新型煤化工项目加快审批 有望进入煤化工投资高峰期
新型煤化工项目加快审批 有望进入煤化工投资高峰期 时间:2025-04-05 11:16:40
在国家煤炭产运需衔接的框架指导下,我省确定了2011年省内煤炭产运需衔接指导框架。
我们按照煤炭焦炭分别估值,公司的合理股价为30元。盈利预测和估值:假设焦炭12年后过度到盈亏平衡,则预计10—13年公司EPS分别为0.48元、0.5元、1.32元和1.87元,分别同比增长-22%、2%、167%和41%
宁波港这一国内主要煤炭接卸港口煤价12月10日出现下跌迹象。秦皇岛海运煤炭市场监测的海上煤炭运价显示,本周秦皇岛至宁波港方向的煤炭航运价格持下跌状。12月10日,秦皇岛至宁波港1―1.5万吨船型煤炭海运费周环比下降6元、跌幅11.1%至48元/吨,1.5―2万吨船型则下降5元到达50元/吨。12月9日相关数据显示,当日预到秦皇岛港的船舶为45艘,创下年内预到船舶的最高值,或可预示煤炭需求的走高。另悉,受供给稳中有升、恶劣天气致运输不畅等因素影响,本周秦皇岛港煤炭库存连续攀升。
12月3日,秦皇岛港煤炭库存为639.3万吨,12月10日则为670.8万吨,一周内回升了31.5万吨、增幅4.93%。宁波港5500大卡沫煤指导价在连续保持10天报收940元/吨的基础上下跌20元、跌幅2.13%至920元/吨,6000大卡神华中块煤价继续保持1210元/吨的价格水平内蒙古伊泰16万吨/年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从2009年3月开始,经过先后三次试生产,到2010年6月30日,已稳定运行5640小时,整套生产线达到了满负荷稳定运行状态,每日生产成品油483吨,其中轻柴油265吨,重柴油51吨,石脑油148吨,液化石油气19吨。
这些项目都是以聚烯烃塑料为目标产品,将是世界上首次大规模地从煤炭生产聚烯烃塑料。新型煤化工通过煤炭的清洁高效转化,实现油气资源的补充和部分替代,成为第五条油气通道,为我国的能源安全做出贡献。2009年,国家出台的石化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了新型煤化工五大示范发展方向,分别是煤制油、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要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确保稳定的能源供应是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
最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计划建造一条通过南西伯利亚阿尔泰地区通往中国的新天然气管道,管道的投资额将在2011年最后确定。煤制天然气是通过煤气化、合成气净化、甲烷化等工艺流程,实现以煤炭为原料,生产清洁的合成天然气的过程。
2010年6月,神华集团表示,神华鄂尔多斯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已实现连续稳定运营。大唐赤峰项目于2009年8月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核准,项目第一条年产13亿立方米的生产线计划2010年底建成,产品将通过自建管道供应北京地区。中哈双方共同出资7亿美元修建。2010年10月上旬,神华宁煤的甲醇制丙烯(MTP)装置已经试车成功,并产出合格的丙烯产品,预计该公司的煤制52万吨/年聚丙烯项目将在2010年第四季度打通全流程。
中俄两国也有望在2011年对所供应天然气的价格达成协议。2010年9月,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在云南开工建设,这将成为我国第三条陆上能源管道传输动脉,也是部分化解马六甲困局的中国西南陆上能源战略通道。中缅油气管道将通过天然气和原油双线并行。煤制油的三个主要发展方向包括直接液化、间接液化和煤基甲醇制汽油(MTG),目前都建成了示范装置并实现稳定运行。
其中,煤制油、煤制烯烃和煤制天然气是最重要的三大方向。中国-俄罗斯天然气管道在过去的几年一直处于探讨之中,方案也不断变化。
随着中俄石油管道11月1日的注油试运营,中国油气战略的又一条通道被打开,目前中国能源进口通道,已经从原来单一的马六甲海峡,逐渐发展到海运与陆地管道进口并存,并开始形成四大油气战略通道的多元化格局。目前该管道已全部竣工,从2011年起,俄罗斯将在未来20年内每年向中国出口原油1500万吨。
2010年3月,大唐阜新煤制天然气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并开工建设,项目预计将于2013年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向沈阳、阜新、铁岭等城市输送40亿立方米天然气。其中国内产量将保持在2亿吨左右,进口量将达到4亿吨,对外依存度约67%。在2009-2010年期间,部分新型煤化工示范陆续得到工业化验证。随着国家发改委确定的五大示范方向的稳步推进,以及部分示范项目的陆续成功投产,新型煤化工在未来的5-10年内将获得巨大发展。几乎同时,作为第四条通道的中国-缅甸(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缅甸境内段正式启动并开工建设。约占届时中国聚烯烃总产能的7%左右。
中俄石油管道是中国第三条能源运输通道,也是我国第二条陆上能源传输大动脉。由于上述三个项目年内都将建成,到2010年底我国将形成158万吨的煤制聚烯烃产能,其中聚乙烯为30万吨,聚丙烯为128万吨
预计到2015年,我国煤制油年产能将达到1200万吨/年,煤制烯烃产能将超过500万吨,煤制天然气年产能将超过200亿立方米。最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计划建造一条通过南西伯利亚阿尔泰地区通往中国的新天然气管道,管道的投资额将在2011年最后确定。
中俄石油管道是中国第三条能源运输通道,也是我国第二条陆上能源传输大动脉。大唐赤峰项目于2009年8月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核准,项目第一条年产13亿立方米的生产线计划2010年底建成,产品将通过自建管道供应北京地区。
2009年,国家出台的石化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了新型煤化工五大示范发展方向,分别是煤制油、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作为石油的间接替代路线,煤制烯烃将成为中国烯烃供应的重要补充。中缅油气管道将通过天然气和原油双线并行。随着中俄石油管道11月1日的注油试运营,中国油气战略的又一条通道被打开,目前中国能源进口通道,已经从原来单一的马六甲海峡,逐渐发展到海运与陆地管道进口并存,并开始形成四大油气战略通道的多元化格局。
几乎同时,作为第四条通道的中国-缅甸(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缅甸境内段正式启动并开工建设。这些项目都是以聚烯烃塑料为目标产品,将是世界上首次大规模地从煤炭生产聚烯烃塑料。
新型煤化工通过煤炭的清洁高效转化,实现油气资源的补充和部分替代,成为第五条油气通道,为我国的能源安全做出贡献。2006年5月,中哈石油管道全线贯通。
在2009-2010年期间,部分新型煤化工示范陆续得到工业化验证。来自两个方向的管道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汇合,向西北最终到达我国新疆的霍尔果斯。
两条管道均起于缅甸西海岸的实兑港,从缅中边境地区进入中国的云南省瑞丽,再延伸至昆明。中俄两国也有望在2011年对所供应天然气的价格达成协议。2010年6月,神华集团表示,神华鄂尔多斯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已实现连续稳定运营。2010年我国将有三个煤制烯烃项目先后进行试车。
由于上述三个项目年内都将建成,到2010年底我国将形成158万吨的煤制聚烯烃产能,其中聚乙烯为30万吨,聚丙烯为128万吨。此外,大唐多伦煤制聚丙烯项目预计将于2010年底前进行全流程试车。
中国-俄罗斯天然气管道在过去的几年一直处于探讨之中,方案也不断变化。西起哈萨克斯坦的阿塔苏,东到中国新疆阿拉山口,全长962.2公里。
三条生产线共计40亿立方米/年的产能预计将于2013年全部建成。我国天然气的进口,在2009年中亚天然气管道投运之前,基本上都是通过液化天然气(LNG)海运的方式。